甲醇水相分子催化脫氫制備氫氣(H2)和一氧化碳(CO)是獲得高附加值試劑和綠色能源的有效途徑。然而,高壓、氧化劑的附加要求以及反應的不連續性阻礙了該方法的大規模應用。與均相催化相比,非均相甲醇脫氫反應在常壓下不需要氧化劑即可連續釋放H2和CO。然而,甲醇脫氫過程在熱力學和動力學上都是不利的,C-H鍵活化生成*CH2O-H的自由能較高,通常需要相對較高的溫度(200-300 °C)才能達到可觀的產量。此外,由于最終產品的復雜性,需要額外的下游H2提純過程,導致更高的操作成本。因此,開發一種有效的方法,實現甲醇脫氫的高轉化率是非常可取的。
根據以前的報道,熱-電催化耦合反應體系可能是甲醇高效轉化為H2和CO的合理途徑。基于此,湖南大學王雙印、陶李和南通大學朱曉蓉等在雙功能Ru/C催化劑上,通過甲醇熱催化脫氫耦合電催化氫氧化反應,實現了高純H2和CO的制備。電催化將H2產物從陽極迅速轉移到陰極,改變了反應的熱力學平衡,從而減少了對高溫的需求;同時,在較高的電壓下,CO被電氧化釋放出更多的質子,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析氫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Ru/C催化劑對CO敏感,優先與CO結合。Ru/C表面的高CO覆蓋率阻礙了H2的吸附,從而導致氧化性能較差。因此,研究人員引入了Pd/C催化層,可以減弱對CO的吸附能力,從而優化HOR中間體的吸附。
如預期那樣,由于具有改進的CO抗中毒性質的氧化H2的能力的提高,引入Pd/C催化層后的電解槽在0.4 V槽電壓下的H2產率和純度分別為558.54 mmol h-1 g-1和99.9%;在0.2 V電壓下,CO的生成速率高達175.66 mmol h-1 g-1。
基于實驗和理論計算結果,研究人員提出了隨著電池電壓的增加以及甲醇的反應路徑而增加H2的形成的機理:在0-0.2 V的電壓范圍內,HOR及時將H2從熱反應區移除,引導化學平衡轉向生產H2和CO,顯著提高甲醇轉化效率;當槽電壓高于0.2 V時,電化學H2轉移過程不再促進甲醇脫氫,析氫速率的提高可歸因于COOR釋放質子濃度的提高。綜上,該項工作為克服平衡限制提高甲醇脫氫效率提供了有效的指導,為降低CO2排放生產H2和CO提供了一種有前景的策略。
Electrocatalysis boosts the methanol thermocatalytic dehydrogenation for high-purity H2 and CO produc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4. DOI: 10.1021/jacs.3c13240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4/18/0da2b0d4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