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展示了在不同初始外部壓力下測試的350 Wh kg^?1 Li/NMC622軟包電池的原位壓力監測結果。圖中顯示了前五個循環中自生成壓力的變化,以及每個循環結束時的壓力比較,突出了不同初始壓力下軟包電池之間的差異。
圖2:描述了Li/NMC622軟包電池中鋰利用的不同階段。在初始階段,陽極側的鋰離子從NMC陰極沉積。隨著循環的進行,NMC陰極的鋰離子逐漸不可逆地損失,而鋰金屬箔開始參與電化學反應。
圖3:展示了在不同初始壓力下經過大量循環后的鋰金屬軟包電池的前后對比。即使在最低壓力110 kPa下,經過304個循環后,電池膨脹僅為8.2%。
圖4:通過壓力映射系統監測了350 Wh kg^?1軟包電池表面的壓力分布。圖中顯示了在不同充電次數結束時的壓力變化,以及放電結束時的壓力分布,揭示了電池表面反應活性的變化。
圖5:通過實驗和理論計算,研究了電鍍過程中鋰離子繞路行為。圖中展示了鋰離子在陽極表面的非均勻分布,以及這種分布如何影響鋰離子的運動軌跡和電池性能。
1. 提出了一種新的兩階段循環過程,有效控制了高能量鋰金屬軟包電池的膨脹,使其與現有鋰離子電池相當。
2. 通過混合設計,實現了對鋰金屬電池自生成壓力的監測和量化,為理解電池性能提供了新的視角。
3. 研究揭示了外部壓力對鋰金屬電池電鍍和剝離行為的復雜影響,為鋰金屬電池的設計和優化提供了重要指導。
4. 通過壓力映射技術,首次在大面積電池上揭示了鋰離子在電鍍過程中的“繞路”行為,為解決不均勻鋰鍍層提供了新思路。
在本論文中,作者們采用了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計算方法,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來深入理解鋰金屬電池中鋰離子的行為和電化學過程。
研究中進行了DFT計算,以分析不同壓力條件下鋰金屬陽極表面的電勢和電場分布。通過這些計算,作者們能夠預測和解釋鋰離子在陽極表面的非均勻分布現象,即所謂的“鋰離子繞路”行為。DFT計算結果揭示了外部壓力如何影響鋰離子在陽極表面的沉積過程,從而為優化電池設計和提高電池性能提供了理論依據。
原創文章,作者:計算搬磚工程師,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4/18/b655ff1d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