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原子Fe-N-C在可持續能源和催化研究領域具有優異的反應性,但在高溫熱解法合成Fe-N-C過程中,想得到致密的Fe-N4位點而不需要納米鐵顆粒(Fe NPs)燒結是一個難題。基于此,廈門大學孫世剛院士和姜艷霞教授等人報道了一種低溫合成Fe-N-C的新方法。以FeCl2為鐵源,在低至360 °C時,氫氣環境有利于合成過程中的除氧和脫氯過程,有效地促進了Fe-N4位點的形成,而沒有Fe NPs聚集。FeNC-H2-360催化劑在燃料電池中的半波電位為0.85 V,峰值功率密度為1.21 W cm-2,具有良好的Fe分散性能(8.3 wt%)和酸性ORR活性。VASP解讀在乙醇環境中第一O原子轉移的約束分子動力學(MD)研究中,作者考慮了擴散過程,當FeCl2配合物移動到N原子附近時,自由能譜逐漸上升。在優勢構型O2的轉變區,N-O、Fe-O和O-O的平均距離發生突變。自由能分布達到最大值,相應的O2構型以線性模式占主導地位,在N原子處吸附。隨后,氧解離形成N-O鍵,自由能譜直線下降。乙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O2的解離,室溫下的解離勢壘約為0.29 eV,由于O2在N原子處的構型轉變和吸附所致。此外,在還原過程中大量的C損失會降低材料的結構穩定性,甚至降低催化過程中活性位點的穩定性。釋放的Fe原子可以通過反金屬化反應參與活性位點的形成,這種反應強烈依賴于Zn-N4位點的可用性,但高溫下的碳熱還原可以導致金屬Fe原子的形成。N含量在高溫下很難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因此在高溫下阻礙了Fe-N4活性位點密度的進一步增加。Unveiling Low Temperature Assembly of Dense Fe-N4 Active Sites via Hydrogenation in Advanced Oxygen Reduction Catalysts. Angew. Chem. Int. Ed., 2024, DOI:10.1002/anie.20240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