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第一作者:Jordi Ballesteros-Soberanas通訊作者:Donatella Armentano, Emilio Pardo, Antonio Leyva-Pérez通訊單位:瓦倫西亞大學、加的斯大學等成果速覽本研究展示了一種定義明確的Pd1-Au1二聚體,錨定在金屬-有機框架(MOF)的壁上,能夠在模擬工業前端反應條件下,選擇性地將乙炔半加氫為乙烯,轉化率≥99.99%(乙炔≤1 ppm)且選擇性>90%。反應在35°C甚至更低的溫度下進行,操作窗口>100°C,重量小時空間速度(WHSV)為66,000 ml g^-1 cat h^-1,符合工業規格。實驗和計算機制研究顯示,兩個原子之間的協同作用以及與支撐材料的相互作用,實現了乙炔的無障礙半加氫。圖文導讀圖1:展示了Pd1-Au1二聚體在MOF中形成的過程,以及通過X射線晶體結構測定得到的Pd1Au1@1的結構細節。圖2:展示了使用Pd1Au1@1作為催化劑進行乙炔半加氫反應的催化實驗結果。圖3:提供了Pd1Au1@1和Pd1@1的實驗機理證據。圖4:理論計算提供了乙炔加氫反應的最可能的中間體和提出的機制。亮點介紹1. Pd1-Au1二聚體催化劑在極低的活化能(約1 kcal/mol)下實現了乙炔的高效半加氫,轉化率超過99.99%,且乙烯選擇性高于90%。2. 催化劑在35°C至150°C的溫度范圍內均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活性,且在工業相關操作條件下具有較長的穩定性。3. 通過結合實驗和計算研究,揭示了Pd1-Au1二聚體與MOF之間協同作用的機制,為工業反應提供了新的催化策略。4. 該研究提供了一種新型的高分散、高金屬負載的催化劑設計方法,有助于推動石化工業中關鍵反應的能效提升。計算模擬在本論文中,作者進行了詳細的計算化學研究,以支持和解釋實驗觀察到的催化行為。通過使用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研究人員對Pd1-Au1二聚體在MOF中的催化活性位點進行了優化,并探究了其電子結構。這些計算幫助確定了最穩定的Pd1-Au1二聚體結構,并預測了其與MOF中硫醚基團的相互作用。文獻信息標題:A MOF-supported Pd1–Au1 dimer catalyses the semihydrogenation reaction of acetylene in ethylene with a nearly barrierless activation energy期刊:Nature CatalysisDOI:10.1038/s41929-024-01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