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Qi Zhang ?
通訊作者:成會明、周光敏
通訊單位: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
論文速覽
本研究針對電池正極中氧還原和還原反應(ORR/OER)過程中存在的氧化還原平衡難題,提出了一種利用高熵驅動的電偶極轉變策略,激活并穩定四面體位點,同時通過軌道雜化增強八面體位點的活性。
在FeCoNiMnCrO尖晶石氧化物中構建了雙極雙活性位點,具有高低價態,能有效解耦ORR/OER。FeCoNiMnCrO高熵尖晶石氧化物(HESO)表現出嚴重的晶格畸變,強烈的1s→4s電偶極轉變和Co的t2g(eg)/Ni的2p(OL)軌道雜化,調節了電子描述符eg和t2g,導致低價態的Co四面體位點(Coth)和高價態的Ni八面體位點(Nioh)的形成,從而在Co位點上實現了0.87 V的更高半波電位,在Ni位點上實現了10 mA cm-2時0.26 V的更低過電位,以及與低/中熵尖晶石氧化物相比,具有更優異的鋅-空氣電池性能。
圖文導讀
圖1:高熵尖晶石氧化物解耦氧還原和進化反應的機制示意圖。展示了低熵尖晶石氧化物(LESO)與高熵尖晶石氧化物(HESO)的特征對比,以及高熵誘導的d-p軌道雜化和電偶極轉變對OER和ORR性能的影響。
圖2:通過理論計算識別FeCoNiMnCrO的晶格畸變和電子結構。展示了不同尖晶石氧化物模型及其對應的構型熵,以及評估Co四面體和Ni八面體畸變的雷達圖和FeCoNiMnCrO的差電荷密度圖和投影態密度(PDOS)。
圖3:通過STEM和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光譜識別FeCoNiMnCrO中的畸變和電偶極轉變。展示了FeCoNiMnCrO的STEM圖像和元素分布圖,HAADF-STEM圖像,以及Co和Ni的EXAFS和XANES分析。
圖4:FeCoNiMnCrO在鋅-空氣電池中的OER/ORR性能。展示了不同尖晶石氧化物和商業催化劑(Pt/C和RuO2)的ORR/OER性能,FeCoNiMnCrO的極化過電位,OER的Nyquist阻抗圖,尖晶石氧化物的電化學表面積,以及鋅-空氣電池的功率密度和長期循環曲線。
圖5:FeCoNiMnCrO (220)面OER/ORR的反應機制。展示了Coth-Coth位點和Nioh-Mnoh位點在FeCoNiMnCrO中的Gibbs自由能圖,以及FeCoNiMnCrO (220)面的理論OER/ORR過電位,電子局域函數,自旋電荷密度分布,以及不同尖晶石氧化物(220)面上eg和t2g電子占據情況的火山圖。
總結展望
本研究的亮點在于成功設計并制備了FeCoNiMnCrO高熵尖晶石氧化物,通過高熵策略激活了原本惰性的四面體位點,并穩定了八面體位點,實現了高效解耦ORR/OER。
FeCoNiMnCrO展現出了0.87 V的高半波電位和0.26 V的低過電位,以及優異的鋅-空氣電池性能,包括188 mW cm-2的高功率密度和超過20000次循環的穩定性。
這些結果表明,通過熵工程調節材料中的電子描述符,為開發用于各種能源設備(特別是解耦系統的設備)的高性能電催化劑提供了新的途徑。
文獻信息
標題:Constructing bipolar dual-active sites through high-entropy-induced electric dipole transition for decoupling oxygen redox
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DOI:10.1002/adma.202401018
原創文章,作者:計算搬磚工程師,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5/10/4db5e0ad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