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Yuxiang Shen, Shuo Wang, Rongtan Li 通訊作者:Houfu Lv, 汪國雄通訊單位: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論文速覽 固體氧化物電解電池(SOECs)是利用CO2的有前景的方法,但由于反應動力學遲緩和燃料電極穩定性差而面臨重大挑戰。本文提出了一種通過拓撲離子交換策略增強Ir@MnOx/LSCIr(La0.7Sr0.3Cr0.9Ir0.1O3-δ)界面的CO2電解性能的方法。與原始的Ir@LSCIr界面相比,原位自組裝的Ir@MnOx/LSCIr界面展現出更高的CO2活化能力和更容易去除的碳酸鹽中間體,因此在1.6 V下CO2電解性能提高了42%。此外,由于Ir@MnOx/LSCIr陰極的MnOx殼層的均勻包裹,實現了CO2電解穩定性的提高。該方法不僅提供了對活性界面動態微觀結構演變的深入理解,而且為合理設計和評估高效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用于CO2電解提供了一條途徑。圖文導讀 圖1:原位還原過程中Ir@MnOx界面的自組裝過程圖2:MnOx/LSCIr和Ir@MnOx/LSCIr界面的微觀結構演變,包括能量色散譜(EDS)元素圖和高角環形暗場(HAADF)STEM圖像。圖3:拓撲析溶過程的原位光譜和DFT計算,包括原位X射線吸收近邊結構(XANES)光譜和相應的傅里葉變換擴展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FT-EXAFS)光譜,以及Ir 4f的原位近環境壓力X射線光電子能譜(NAP-XPS)光譜。圖4:LSCIr-R和LSCIr+xMn-R陰極的CO2電解活性,包括電流密度、Ir納米粒子(NPs)密度。圖5:Ir@MnOx/LSCIr的原位XAS和NAP-XPS結果和DFT計算圖6:CO2電解過程中的穩定性能和表面化學演變,包括LSCIr+5Mn-R電池的穩定性測試。總結展望 本研究通過界面工程策略提出了一種增強SOECs中CO2電解催化活性和穩定性的新方法。通過拓撲離子交換促進Ir@MnOx/LSCIr界面的形成,并提高了結構穩定性,為高效穩定的CO2電解提供了新的策略。原位STEM、XAS和NAP-XPS測量分析了Ir@MnOx/LSCIr界面在析溶過程中的動態自組裝過程以及在CO2電解過程中的演變。這些自組裝的Ir@MnOx/LSCIr界面不僅展現了比原始Ir@LSCIr界面更高的CO2活化能力,而且在1.6 V下CO2電解性能提升了42%。通過內部B位點Mn離子的補充和外部MnOx殼層的保護,實現了Ir@MnOx/LSCIr界面的電催化穩定性。本研究不僅推進了對通過析出過程形成納米粒子(NPs)過程的基本理解,而且為金屬/鈣鈦礦界面在CO2電解中的調控策略提供了新的視角。文獻信息 標題:In Situ Self-Assembled Active and Stable Ir@MnOx/La0.7Sr0.3Cr0.9Ir0.1O3-δ Interfaces for CO2 Electrolysis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DOI:10.1002/anie.202404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