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世璋?院士課題組,最新ACS Catalysis! 2024年5月15日 下午12:04 ? 頂刊 ? 閱讀 43 第一作者:Yunling Jiang 通訊作者:鄭堯, 喬世璋 通訊單位: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 論文速覽 酸性CO2電還原反應(CO2RR)在高碳利用效率方面表現出優勢,但在抑制不良析氫競爭和提高多碳(C2+)產物選擇性方面面臨巨大挑戰。盡管已知Cu0/Cu+界面有助于C-C耦合過程,但在強還原性條件和大電流電解操作下不能很好地保持Cu的氧化態。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策略,通過在電解液中添加碘(I2)來保護Cu的氧化態,并在酸性CO2RR過程中促進動態Cu0/Cu+界面的形成。 實驗結果表明,在低濃度的K+(0.3 M)電解液中,通過添加I2,能夠在0.4?0.6 A cm-2的電流密度下實現超過70%的C2+產物法拉第效率(FE),比已報道的K+濃度(2-3 M)高出近10倍。這種低K+濃度的電解液顯著避免了CO2傳輸通道中的鹽結晶,增強了電解槽的穩定性。通過表面Pourbaix圖和實驗結果證明,向電解液中添加過量的I2促進了CuI的生成; 同時,在電化學還原條件下,CuI和金屬Cu共存,表明存在一個Cu → CuI → Cu的氧化還原循環。該循環對于構建動態Cu0/Cu+界面至關重要,它與*CO反應中間體的吸附緊密相關,并進一步促進了C-C耦合過程。 圖文導讀 圖1:CO2RR前后催化劑的結構變化,包括XRD圖譜、拉曼光譜、Cu K邊XANES光譜、FT-EXAFS光譜以及Cu的氧化態和Cu-Cu配位數之間的關系。 圖2:不同電解液中納米Cu的CO2RR性能 圖3:CO2RR過程中催化劑和電解液的動態組成變化,包括I2添加系統的前三次LSV曲線、無I2組的LSV曲線、I2濃度變化及其對FEC2+的影響、I2濃度的緩慢恢復以及ATR-IR結果的示意圖。 圖4: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包括CuI(100)表面自由能與I化學勢的關系、CuI(100)表面的Pourbaix圖。 總結展望 本研究開發了一種通過添加I2來保護銅的氧化態、構建Cu0/Cu+界面并促進酸性CO2RR向C2+產物性能提升的策略。即使在低K+濃度(0.3 M)下,也能在0.4-0.6 A cm-2的電流密度下實現超過70%的FEC2+。 實驗和理論計算結果表明,I2的引入促進了CuI的形成;同時,在CO2RR過程中,CuI被還原回Cu。由于I?在酸性條件下緩慢氧化為I2,該循環是連續的,確保了催化劑表面動態Cu0/Cu+界面的形成,并增強了*CO的吸附和隨后的C-C偶聯過程。本工作為保護催化劑的氧化態、構建Cu0/Cu+表面以及實現低K+濃度下酸性CO2RR的C2+產品高選擇性提供了新思路。 文獻信息 標題:Dynamic Cu0/Cu+ Interface Promotes Acidic CO2 Electroreduction 期刊:ACS Catalysis DOI:10.1021/acscatal.4c01516 原創文章,作者:wang,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5/15/4aa24ea468/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Science Advances:結構調制的3D電催化劑用于高性能燃料電池電極 2023年10月13日 余家國/朱必成AM:Pt3Fe/NMCS-A助力全pH值HER 2023年10月3日 新體系!Nature Materials:鈉電能量密度再提升! 2024年10月25日 潘建偉院士團隊,再發Nature! 2022年10月6日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EES:陰離子氧化還原誘導富鎳正極的異常結構轉變 2023年10月14日 三單位聯合Carbon Energy: 引入S位點,助力Bi2O2SiO3在可見光下高效催化低濃度CO2還原 2022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