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化學(PEC)水分解是一種可持續和零排放的綠色產氫技術,其在未來新型能源發展中具有巨大潛力。赤鐵礦(α-Fe2O3)由于其高豐度、優異的穩定性和相對于BiVO4和Ta3N5半導體的有效的可見光吸收性,已經成為PEC系統中必不可少的半導體之一。然而,α-Fe2O3由于其低的電遷移率和嚴重的電子-空穴復合,導致太陽能-氫能效率很低,限制了其在PEC水分解中的應用。因此,目前迫切需要開發合理的策略來對α-Fe2O3進行修飾改性以提高其內在活性。Ir催化劑由于具有最佳的電子結構,與其他Pt基催化劑相比具有較高的催化活性。基于此,內蒙古大學武利民和王蕾等在惰性氣氛中對α-Fe2O3進行退火處理,成功在α-Fe2O3表面構建Ir-Fe雙金屬原子對(DMA Ir-Fe: Fe2O3)。實驗結果表明,DMA Ir-Fe: Fe2O3催化劑表現出優異的PEC活性,起始電位為0.56 V,光-電子轉換效率達1.00%;同時,其在1.23和1.5 VRHE下的光電流密度分別為4.4和6.0 mA cm-2,明顯優于目前最先進的赤鐵礦光電極。此外,DMA Ir-Fe: Fe2O3在連續運行50小時過程中光電流密度基本保持不變,且材料表面也未發生單原子的聚集,表現出良好的穩定性。一系列光譜表征和理論計算表明,DMA Ir-Fe: Fe2O3中Ir與Fe位點之間的強電子耦合可以沿著Ir-Fe對位點產生部分占據的軌道,加速光生電荷分離和轉移,克服光電極/電解質界面上的電荷重組;同時,得益于Ir-Fe對中Ir位點良好的配位環境,關鍵的OH*中間體在Ir位點上解吸得到促進,進一步增強了PEC水分解的活性。總的來說,這項工作揭示了活性位點的位置和配位環境對增強電荷分離/轉移的重要性,為設計高活性的PEC水分解催化劑提供理論指導。Unveiling the promotion of dual-metal-atom Ir-Fe pair sites on charge transfer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Matter, 2024. DOI: 10.1016/j.matt.2024.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