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涂江平團隊Nature子刊:全固態電池實用化的工業級解決方案! 2024年5月22日 上午11:56 ? 頂刊 ? 閱讀 58 第一作者:Han Su 通訊作者:Yu Zhong, 涂江平 通訊單位:浙江大學 論文速覽 硫化物因其高離子電導率和可加工性而成為全固態鋰金屬電池的理想電解質材料。然而,負極/硫化物電解質界面的相容性問題阻礙了它們的實際實施。盡管先前的研究已經提出了相當多的策略來改善負電極/硫化物電解質界面穩定性,但工業規模的工程解決方案仍然難以實現。 本論文提出了一種新型的Li-Al-Cl分級結構(LACSS),通過應變激活的分離行為,實現了熱力學上不利的Li/Li9Al4和Li/LiCl界面的穩定化,以提高負極/硫化物電解質界面的穩定性。 LACSS結構中,Li9Al4和LiCl在表面富集,形成堅固的固體電解質界面(SEI),而在內部中被Li金屬稀釋,構建了骨架。由于其獨特的結構特性,LACSS顯著增強了負極/硫化物電解質界面的穩定性。此外,研究還報道了應變激活的相分離現象,并提出了一種實用的負極/硫化物電解質界面工程的途徑。 圖文導讀 圖1:LACSS的制備過程、結構和組成表征。 圖2:通過冷凍FIB-SEM/TEM技術展示了LACSS的相位分布。 圖3:LACSS形成機制。 圖4:裸鋰和LACSS對稱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圖5:通過SEM圖像和AFM信號展示了LACSS對負極/SSE界面穩定性的影響。 圖6:使用LACSS和裸鋰作為負極的全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總結展望 本研究成功開發了一種Li-Al-Cl分級結構,該結構通過應變激活的相分離機制,有效地提高了全固態鋰金屬電池負極/硫化物電解質界面的穩定性。LACSS的構建不僅增強了SEI的機械強度和Li+的傳輸動力學,還通過形成惰性骨架降低了Li成核電位,從而實現了更穩定的電池循環性能。 這項工作為全固態電池的實用化和工業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推動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電池技術的發展。 文獻信息 標題:A scalable Li-Al-Cl stratified structure for stable all-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s41467-024-48585-7 原創文章,作者:wang,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5/22/68b72dc99a/ 電池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實現廢舊電池陰極完全回收!成會明院士等Nature子刊! 2024年5月16日 三院院士,孫學良團隊,最新EES:會呼吸的電極界面! 2024年6月21日 香港城市大學葉汝全團隊,最新Nature Catalysis!給單原子催化劑施加一點應變,效果更好! 2023年12月22日 康毅進/張妍寧ACS Catalysis:用于電化學生成過氧化氫的Pd-O催化劑 2023年10月6日 Science:類似于金屬中經典電子云圖像,分子動力學模擬助力揭示膠體晶體自組裝規律 2023年11月13日 應化所明軍等Adv. Sci.:鈉離子電池電解液溶劑化結構的設計 202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