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Shuoqing Zhao通訊作者:郭少軍通訊單位:北京大學郭少軍, 博士、長聘教授、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吉林大學學士、中科院應化所博士、布朗大學博士后、美國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奧本海默杰出學者;全球頂尖前10萬科學家(世界前800)。論文速覽本論文針對鉀離子電池(PIBs)中正極電解質界面(CEI)的重要性進行了研究。作者發現,相比固體電解質界面(SEI),CEI在可充電池的可逆性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往往受到較少關注。傳統的弱溶劑化電解液(WSE)雖然有利于形成堅固的SEI,但會導致過多的自由溶劑和厚CEI,從而在高工作電壓下不利于界面穩定性。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種高溶劑化電解液(HSE),通過生成穩定的三元復合物來固定自由溶劑,并促進均勻超薄CEI的生長,從而提高PIBs的電化學性能。通過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TOF-SIMS)和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cryo-TEM)技術,揭示了特意配位的復合物是形成機械穩定和富含無機物CEI的關鍵,這對于高性能PIBs具有優越的擴散動力學。結合K0.5MnO2正極和軟碳(SC)負極,實現了高能量密度(202.3 Wh kg-1)和出色的循環壽命(500次循環后92.5%的容量保持率),為PIBs設定了新的性能基準。圖文導讀圖1:0.8 M KPF6/EC-DEC、1 M KFSI/TMP和3 M KFSI/TMP三種電解液的配位環境。圖2:三種電解液中KMO正極的電化學性能。圖3:不同電解液中循環電極的CEI形態和化學組成。圖4:循環電極的CEI化學組成和微觀結構。圖5:3 M KFSI/TMP電解液的SC||KMO全電池電化學性能。總結展望本研究通過設計高溶劑化電解液(HSE),成功實現了在鉀離子電池中形成機械穩定且富含無機物的CEI。這種電解液通過優化的配位環境,將K+-溶劑配位轉變為K+-TMP-FSI-復合物,有利于強陽離子/陰離子相互作用,減少了溶劑分子的自由度。這種優化的CEI不僅提高了K+的擴散動力學,還抑制了CEI的溶解,顯著提升了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和能量密度。這項工作為鉀離子電池的界面工程提供了新的策略,并為未來高性能能量存儲系統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文獻信息標題:Highly-solvating electrolyte enables mechanically stable and inorganic-rich cathode electrolyte interphase for high-performing potassium-ion batteries期刊:Advanced MaterialsDOI:10.1002/adma.202405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