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Wei Zhang
通訊作者:季恒星,金松,彭章泉
通訊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季恒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長,應用化學系黨總支書記。
論文速覽
醚基電解液中的陽離子多硫化物(LiPSs)是引發穿梭效應的關鍵中間體。抑制陽離子LiPSs的生成對于提高高能量密度Li-S電池在實際應用中的性能至關重要。
本研究首次展示了鈷酞菁(CoPc)能夠顯著增強鋰多硫化物(LiPSs)的解離,減少電解液中的陽離子LiPSs種類。
通過核磁共振(NMR)和原位拉曼光譜觀察到CoPc與LiPSs中的硫陰離子發生作用,改變了LiPSs在1,2-二甲氧基乙烷(DME)/1,3-二氧戊環(DOL)電解液中的解離平衡。CoPc介導的解離平衡轉變減少了陽離子LiPSs的濃度,有效抑制了鋰硫電池充電過程中LiPSs中間體向鋰陽極的電遷移。
因此,鋰硫電池實現了在高硫負載5.0 mg cm?2和低電解液/硫(E/S)比3 μL mgs?1條件下的高可逆面積容量4.2 mAh cm?2。
圖文導讀
圖1:在有無CoPc的情況下,Li2S6在DOL/DME電解液中的摩爾電導率,以及7Li核磁共振(NMR)化學位移分析,總結了不同濃度下Li2S6的7Li NMR數據,并提出了7Li NMR發現與Li2S6的溶劑化狀態之間的相關性。
圖2:有無CoPc的原位電化學拉曼光譜,以及S3??在不同電位下的歸一化峰強度,以及硫還原反應(SRR)的線性掃描伏安曲線(LSV)和對應的電子轉移數(n)。
圖3:CoPc添加到只含有Li2S6或LiTFSI的DOL/DME溶液中的光學圖像,以及通過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分析評估CoPc在DOL/DME中的溶解情況。
圖4:有無CoPc的鋰硫電池的穿梭電流圖,以及在有無CoPc的電解液中循環的鋰對稱電池的電壓曲線,以及循環后的鋰金屬箔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圖像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光譜。
圖5:有無CoPc的鋰硫電池在不同電流密度下的恒流充放電曲線,以及CoPc電池的長期循環性能,以及CoPc電池在高面負載硫和低E/S比條件下的循環性能。
總結展望
本研究通過CoPc與LiPSs陰離子的相互作用,成功地調整了解離平衡,減少了電解液中陽離子LiPSs的濃度,從而有效抑制了穿梭效應,提高了鋰硫電池的性能。
實驗結果表明,CoPc的加入顯著提高了電池的可逆面積容量、循環穩定性和庫侖效率。這項工作為解決鋰硫電池中的基本挑戰提供了一種有前景的策略,并證明了CoPc作為電解液添加劑在提高鋰硫電池性能方面的潛力。
文獻信息
標題:Suppressing Shuttle E?ect via Cobalt Phthalocyanine Mediated Dissociation of Lithium Polysul?des for Enhanced Li-S Battery Performance
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DOI:10.1002/adfm.202403888
原創文章,作者:wang,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5/28/4de9472a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