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CO2RR)為增值多碳產品(C2+)是減少碳排放和減少對化石燃料依賴的潛在途徑。然而,CO2RR中C2+產物的選擇性受到C-C偶聯關鍵步驟的限制。最近的研究進展表明,通過調節分子或原子的自旋狀態,可以直接控制反應物的反應狀態或中間產物的構型,從而影響反應速率和途徑。這種方法在調節選擇性和產物分布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使催化過程更加精確和可控。CO2轉化為C2+產物(如乙烯)需要*CO/*CHO或*CO/*CO自由基對的自旋反平行對齊,以便在鄰近的活性位點上發生有效的C-C偶聯。因此,開發一種自旋催化劑來操縱C-C偶聯中相鄰活性位點的自旋-自旋自旋相互作用,這可能為解決CO2RR中C2+產物選擇性的挑戰提供有效的方法。基于此,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張闖、王德先和盛樺等報道了一種分子吸附策略,將氮氧化物自由基(TEMPOL)結合到HKUST-1框架的Cu(II)位點上,以實現更有選擇性的自旋催化CO2RR轉化為C2H4。系統表征表明,TEMPOL分子有效地取代了HKUST-1的軸向配位水分子,同時保持了晶體結構的完整性。VSM和EPR測量結果顯示,在TEMPOL@HKUST-1內的Cu(II)中心之間,由自旋-1/2 TEMPOL引起的自旋-自旋相互作用,導致了局域自旋有序(SO)相的建立。這個TEMPOL介導的SO相,與由自旋-0水分子控制的自旋無序(SDO)相相結合,產生了不對稱的SO/SDO位點。這些鄰近的活性位點表現出不對稱的自旋電子分布,導致*CO中間體二聚反應的動力學勢壘降低。因此,TEMPOL@HKUST-1催化劑表現出優異的CO2RR活性。與原始HKUST-1相比,TEMPOL@HKUST-1在?1.8 VAg/AgCl下的C2H4法拉第效率增強了2倍。此外,磁場效應研究證實,SO相的雜散場使從相鄰SDO相轉移的電子自旋極化,有利于CO2還原為C2產物而不是C1產物,因此在磁場下C2H4選擇性提高到50%以上。總的來說,該項工作證實了通過調節局部活性位點自旋狀態來調制CO2RR選擇性的可行性,為開發其他高效和高選擇性CO2還原催化劑提供了有效的策略。Regulating spin density using TEMPOL molecules for enhanced CO2-to-ethylene conversion by HKUST-1 framework derived electrocatalyst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4. DOI: 10.1002/anie.202405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