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24年5月29日,清華大學施路平、趙蓉共同通訊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A vision chip with complementary pathways for open-world sensing”的研究論文(被選為封面文章),該研究提出了一種受人類視覺系統啟發的互補感知范式,該范式涉及將視覺信息解析為基于原語的表示,并將這些原語組合成兩條互補的視覺路徑:用于準確認知的以認知為導向的路徑和用于快速反應的以行動為導向的路徑。為了實現這一范式,開發了一種名為“天眼”的視覺芯片,該芯片結合了混合像素陣列和并行異構讀出架構。利用互補視覺路徑的特性,天眼實現了高達10,000 fps的高速傳感,130 dB的動態范圍,在空間分辨率,速度和動態范圍方面都是先進的數字。此外,它自適應地減少了90%的帶寬。該研究展示了將天眼芯片集成到自動駕駛系統中的能力,即使在開放道路上具有挑戰性的角落情況下,也能實現準確、快速和強大的感知。基于原始的互補傳感范式有助于克服開發用于各種開放世界應用的視覺系統的基本限制。022024年5月29日,清華大學楊雨亭團隊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Streamflow seasonality in a snow-dwindling world”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基于對1950-2020年北半球3049個受積雪影響的流域的流量測量結果的分析,表明平均降雪量調節了降雪量減少的季節性響應。03另外,2024年5月29日,清華大學段路明團隊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A site-resolved two-dimensional quantum simulator with hundreds of trapped ion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報道了512個離子在二維維格納晶體中的穩定捕獲和它們橫向運動的邊帶冷卻。042024年5月29日,清華大學劉俊杰、陳春來及北京大學白洋共同通訊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Pro-CRISPR PcrIIC1-associated Cas9 system for enhanced bacterial immunit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鑒定了2062個完整的Cas9位點,預測了它們相關蛋白的結構,并揭示了II-C型Cas9的三種結構生長軌跡。該研究發現,新的相關基因(NAGs)往往存在于較大的II-C Cas9基因座中。進一步的研究發現,來自Chryseobacterium的CbCas9含有一個新的β-REC2結構域,并與NAGs編碼的II-C Cas9 (PcrIIC1)的CRISPR-Cas-system-promoting (pro-CRISPR)蛋白形成異四聚體復合物。與單獨的CbCas9相比,CbCas9-PcrIIC1復合物具有增強的DNA結合和切割活性,對原間隔器相鄰基序序列具有更廣泛的相容性,對錯配的耐受性增強,抗噬菌體免疫能力增強。總的來說,該研究揭示了II-C Cas9蛋白在結構水平上的多樣性和“生長進化”軌跡,并確定了許多NAGs-如PcrIIC1,它作為促CRISPR因子增強CRISPR介導的免疫。052024年5月28日,清華大學化學系劉強課題組在手性識別與不對稱催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通過設計并構建一類具有精細可調限域結構的陰離子型錳氫催化活性中間體,在酮亞胺化合物的不對稱氫化反應中成功實現了對微小差異烷基取代基之間的精準手性識別。2024年5月28日,相關研究以“微小差異烷基取代酮亞胺化合物的不對稱氫化”(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of ketimines with minimally different alkyl groups)為題,發表在《自然》(Natur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