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Justin C. Bui
通訊作者:Adam Z. Weber,Justin C. Bui
通訊單位: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論文速覽
雙極膜(BPMs)能夠在電化學電池中控制離子濃度和通量,適用于廣泛的應用領域。
本論文深入探討了雙極膜(BPMs)在電化學過程中的多尺度物理特性,闡述了BPMs的設計原理,以推動高級BPMs的發展。雙極膜由兩層帶有固定電荷的離子導電聚合物(離子體)組成,中間通常有一層催化劑層(CL)。BPMs能夠在電化學系統中控制離子濃度和通量,適用于多種應用場景。
文章描述了BPMs的化學、結構和物理特性,并將其與電化學工程中的熱力學、傳輸現象和化學動力學聯系起來,這些相互作用產生了結構-性質-性能關系,為設計具有高選擇性、耐久性和電壓效率的BPMs提供了標準。本文還討論了BPMs在能量轉換或存儲、環境修復等新興應用中的性能折衷,并展望了可持續電化學過程中下一代BPMs的發展。
圖文導讀
圖1:BPMs在正向和反向偏置下的操作模式,以及AEL(陰離子交換層)、CL(催化劑層)和CEL(陽離子交換層)的化學結構。
圖2:BPMs中的熱力學、傳輸現象和動力學概述。
圖3:BPMs的極化曲線和在不同物理現象下的工作區域。
圖4:BPMs性能折衷討論。
注:以上為論文中部分圖表。
總結展望
本論文的亮點在于對BPMs在電化學過程中的多尺度物理特性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設計高選擇性、耐久性和電壓效率BPMs的原則。研究通過連接BPMs中的基本物理現象與器件級性能和工程,旨在促進下一代BPMs的發展,以實現可持續的電化學過程。
論文中的數據表明,通過優化BPMs的結構和材料,可以顯著提高其在能量轉換或存儲、環境修復等應用中的性能。此外,論文還討論了BPMs面臨的挑戰,包括在實際過程流中管理雜質、提高材料耐久性和反應器穩定性,以及降低生產成本。
未來的研究將需要進一步改進BPMs的多個方面,包括熱力學和傳輸現象的耦合、界面工程、新型離子導電聚合物的開發,以及技術經濟分析。
文獻信息
標題:Multi-scale physics of bipolar membranes in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期刊: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
DOI:10.1038/s44286-023-00009-x
原創文章,作者:計算搬磚工程師,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6/13/f1fa58d8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