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Bowen Yang
通訊作者:施劍林,王利新
通訊單位: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施劍林,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996),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8),國家級高層次領軍人才。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2011),另獲兩院院士評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2005)、中國青年科技獎、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上海市自然科學牡丹獎等科技獎勵。(信息來源:http://www.sic.ac.cn/kybm/skl/ryjg/yjy/sjl/)
王利新,男,現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血管外科副主任、復旦大學血管外科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863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教育部新教師基金、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等課題20項。(信息來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8B%E5%88%A9%E6%96%B0/62592303?fr=ge_ala)
論文速覽
主動脈夾層(aortic dissection,AD)一種致命的心血管疾病,發病機制與活性氧(ROS)在主動脈中的過度表達密切相關,導致血管結構損傷,最終可能引發大出血和猝死。目前,臨床治療AD的藥物在有效清除ROS方面效果不佳。本研究針對主動脈夾層(AD),提出了納米催化抗氧化的新概念,通過構建具有仿生結構的鈷(Co)納米催化劑,能夠高效且持續地清除病理性ROS。
理論計算顯示,該催化劑通過羥基Co(III)和氧代羥基Co(V)之間的氧化還原轉變,伴隨著內層質子偶聯的雙電子轉移,形成非締合活化催化循環,有效催化抗氧化反應。這種仿生納米催化劑在AD區的高效抗氧化作用能夠顯著緩解氧化應激,并通過促進巨噬細胞表型轉化,調節主動脈炎癥微環境,同時保護血管平滑肌細胞免受炎癥侵害,抑制AD的進展。
圖文導讀
圖1:Co-ZIF-8納米催化劑的合成和催化機制,及其在AD納米催化抗氧化治療中的應用。
圖2:Co-ZIF-8納米催化劑的表征。
圖3:Co-ZIF-8的配位環境和催化機制。
圖4:Co-ZIF-8對細胞抗炎效應的研究。
圖5:Co-ZIF-8納米催化劑在體內AD治療中的應用。
總結展望
本研究成功構建了具有高效催化抗氧化能力的仿生鈷納米催化劑Co-ZIF-8,為AD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新方法。通過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證實了催化劑的催化機制,并通過細胞實驗和動物模型驗證了其抗氧化和抗炎效果。Co-ZIF-8納米催化劑通過促進M1型巨噬細胞向M2型轉變,上調DDIT4表達,抑制PI3K-Akt途徑,實現抗炎作用,同時保護血管平滑肌細胞免受ROS攻擊和炎癥損害。
在BAPN誘導的AD動物模型中,Co-ZIF-8納米催化劑顯著抑制了AD的進展,顯示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治療潛力。未來的研究將致力于提高納米催化劑對主動脈的靶向性,減少非特異性生物分布,以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文獻信息
標題:Biomimetic-Structured Cobalt Nanocatalyst Suppresses Aortic Dissection Progression by Catalytic Antioxidation
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DOI:10.1021/jacs.4c03344
原創文章,作者:計算搬磚工程師,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6/19/499b914e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