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CO2還原反應(CRR)被認為是將CO2轉化為有價值的碳質化合物(如CO、CH4、CH3OH和C2H4等)的一種有前途的方法。由于CH3OH適合儲存和運輸,因此是最理想的產品之一。Cu2O能抑制競爭性HER反應和激活CO2分子,是光催化CRR產生CH3OH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然而,Cu2O的主要缺點是穩定性差,這極大地限制了其實際應用。Cu2O作為光催化劑,過量的光對其的穩定性是有害的。具體而言,當Cu2O直接暴露在模擬陽光下時,其會吸收紫外光并能產生高能“熱”電子和空穴。高能的“熱”電子和空穴以及“熱”載流子弛豫產生的熱振動會加劇Cu2O的腐蝕。因此,迫切需要開發一種通用和有效的保護策略,以保護Cu2O免受光腐蝕,同時確保在光催化CRR過程中有足夠的活性位點暴露。近日,南京理工大學李盎和闞二軍等開發了一種遮光策略來保護Cu2O免受過量輻照引起的光腐蝕,從而大大提高了光催化劑的穩定性。具體而言,研究人員在Pt@TiO2內表面沉積Cu2O,形成Cu2O-Pt@TiO2。基于Mie散射理論,該催化劑實現了光的重新分配,在遮蔽紫外光的同時允許可見光通過TiO2。利用時域有限差分(FDTD)模擬計算了TiO2的近場強度分布,清楚地顯示了TiO2的輻照再分配能力。在光照條件下,Cu2O-Pt@TiO2的TiO2殼層可以為Cu2O提供一個溫和的光照環境,減輕過度輻照引起的光生空穴的快速積累,從而削弱光腐蝕。此外,TiO2吸收紫外光后的光生電子能夠通過Z型形式從Pt向Cu2O轉移,并與Cu2O中的空穴重組,進一步提高了Cu2O的穩定性。與傳統的涂層保護策略相比,基于Mie散射理論的策略確保了Cu2O的適當遮蔽效果,并保留了Cu2O表面的活性位點,從而實現了高效穩定的CO2還原活性。因此,Cu2O-Pt@TiO2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CO2還原性能,在10小時內的CH3OH產率高達22.66 mmol g-1,并且該催化劑在四個循環反應過程中仍保持良好的活性,循環反應結束后材料的形貌和結構幾乎未發生變化,表現出良好的反應穩定性。總的來說,該項工作為抗光腐蝕光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策略,并為在納米尺度上實現光照重新分配提供了參考。Chemosphere-inspired irradiation reallocation strategy based on Mie theory for stable CO2 photoreduction over Cu2O. ACS Catalysis, 2024. DOI: 10.1021/acscatal.3c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