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師從六位院士,繼Science后,再發Nature Chemistry! 2024年6月21日 上午9:28 ? 頂刊 ? 閱讀 22 成果簡介 在有機化學中,官能團的合成及其相互轉化一直是核心內容。然而,合成含有第14族重元素(R1-C≡E-R2,E=Si, Ge, Sn, Pb)的異核炔烴類似物是一個長期存在的挑戰。利用路易斯堿穩定策略,中性硅炔(R1-C≡Si(L)-R2)和鍺炔(R1-C≡Ge(L)-R2)在低溫下獲得了足夠的穩定性以進行結構表征。 基于此,南方科技大學劉柳副教授(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在室溫下合成了無-堿錫炔(R1-C≡Sn-R2),通過使用塊體環狀膦基配體與塊體三聯苯取代基結合來實現。盡管該錫炔分子具有π-電子強離域的聯烯結構,但其表現出相鄰的C和Sn兩親性中心,形成具有離子特征的C-Sn多重鍵。該錫炔分子表現出與卡賓或錫賓類似的反應活性,可與1-金剛烷基異氰酸酯和2, 3-二甲基-1, 3-丁二烯反應。此外,其C-Sn鍵可以被Et3N·HCl飽和或被異丙基異氰酸酯裂解,擴展了科研人員對元素化學的理解。 相關工作以《A crystalline stannyne》為題在《Nature Chemistry》上發表論文。其中,劉柳副教授(研究員),2020年9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任獨立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 2011年本科畢業于廈門大學化學系,2016年博士畢業于廈門大學(2011—2013,2015—2016)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2013—2015)聯合培養,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玉芬教授和法國科學院院士Guy Bertrand教授。 畢業后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2016—2019;合作導師為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Douglas W. Stephan教授)和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019—2020;合作導師為三位美國科學院院士F. Dean Toste教授、Kenneth N. Raymond教授和Robert G. Bergman教授)從事科研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月4日,在Science上發表里題為《A stable rhodium-coordinated carbene with a σ0π2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的文章。 第一作者為南科大2021級博士生王新峰,課題組成員胡超朋博士、李建成博士、魏睿博士和張新博士參與了研究工作。 圖1.概念綜述和值得注意的例子 圖文解讀 作者利用磷基硅基重氮甲烷1出發,在沒有光情況下,通過用叔丁醇鉀(tBuOK)在THF中原位脫除硅基,隨后與有機錫氯(2, 6-Mes2C6H3SnCl,Mes=異亞丙基丙酮)發生鹽消除反應,合成了一種錫烯基重氮甲烷2(31P NMR: 125.3 ppm)作為前驅體。2中的紅外吸收ν(CN2)發生在1966 cm-1處,與在金屬取代的膦基重氮甲烷中觀察到的相應吸收相似。 將2的濃戊烷溶液在-30 ℃下緩慢蒸發得到黃色單晶,并通過X射線衍射證實其結構。在室溫下紫外光(303 nm)照射2的固體30 min,然后用冷戊烷洗滌,分離得到黃色固體3,產率為96%(217 mg, 0.254 mmol)。化合物3結晶成黃色晶體,分子式為[(CH2)(NDipp)]2PCSn(C6H3-2, 6-Mes)(Dipp=2, 6-二異丙基苯基;Mes=異亞丙基丙酮)。 圖2.錫烯基重氮甲烷2和錫炔3的合成及其共振形式 圖3.錫烯基重氮甲烷2和錫炔3的晶體結構 作者進行了前沿分子軌道(FMO)、內在鍵軌道(IBO)和電子定位函數(ELF)的計算。HOMO(-4.47 eV)由P(1)-C(1) π鍵軌道和Sn(1)上的孤對軌道組成,HOMO-1(-4.94 eV)對應于P(1)-C(1)-Sn(1)面外3-中心-2-電子(3c2e)π鍵軌道。 此外,LUMO(-2.01 eV)代表一個C(1)-Sn(1)π*-反鍵軌道,在Sn(1)處具有顯著的空5p軌道特征,以及P-N σ*-反鍵軌道。LUMO+2(-1.45 eV)具有P(1)-C(1)π*-反鍵軌道。總之,3的ELF圖顯示出P(1)-C(1)-Sn(1)平面中C和Sn原子之間的離子相互作用,有限的電子密度定位在C(1)-Sn(1)和Sn(1)-C(2)鍵上,而P(1)-C(1)鍵表現出很強的共價特征。 圖4.選定FMO的描述和錫炔3的ELF圖 圖5.錫炔3的化學反應 在室溫下,利用1-異氰酸酯(AdNC)處理3得到唯一的產物4(31P NMR, 112.2 ppm;119Sn NMR, 1486.8 ppm),與AdNC用量無關。通過多核核磁共振和X射線衍射數據,4被鑒定為(膦基)(錫烯基)氯胺,錫烯基中心保持完整。在-35 °C下,3與過量的Et3N·HCl的加成反應,生成了6(31P NMR, 111.3 ppm;119Sn NMR, -13.2 ppm)。X射線衍射分析證實,6是雙加成產物,兩個H原子和兩個Cl原子分別附著在C(1)和Sn(1)上。6中的C(1)-Sn(1)鍵長為2.126(4)?,而3中的為2.082(6)?。通過將3: Et3N·HCl的反應比例調整為1: 1,觀察到6以及主要中間體(31P NMR, 90.7 ppm)的形成,以及未反應的3。 圖6.化合物4、5、6和7的晶體結構 文獻信息 A crystalline stannyne. Nature Chemistry,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4-01555-4. 原創文章,作者:wang,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6/21/144cb4b56e/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北大郭少軍教授,最新JACS! 2024年1月11日 周金元/趙浩EnSM:揭示鋰硫電池中V5S8在多硫化鋰上的催化本質 2023年10月16日 趙克杰/林鋒/劉宜晉等AEM: 同步加速器立功!揭示低溫下電池正極中的多相多尺度化學力學 2023年10月27日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團隊,最新JACS! 2024年5月28日 南開/工生所Appl. Catal. B.: 前體快速熱解,催化性能強烈! 2023年10月16日 葉金花/曲久輝Angew:提高183倍!H-C3N4高效光還原CO2 2022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