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太陽能驅動CO2轉化為增值化學品,被認為是緩解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問題的一種有吸引力的方法。研究人員在開發各種CO2還原反應(CO2RR)的光催化劑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光催化CO2RR系統的電流效率仍未達到實際要求。因此,發展高性能的光催化系統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共價有機骨架(COFs)具有良好的穩定性、高表面積比和多孔結構,這些特性有助于CO2的吸附、擴散和活化。同時,在COF中的擴展共軛骨架,包括π-離散系統和高度有序的π-π堆疊,使它們在平面和堆疊方向上都有利于電荷轉移。此外,COF材料的長程有序晶體結構可以調制,以滿足特定的結構和功能條件。因此,在光催化系統中引入納米結構COF可以實現選擇性CO2RR。近日,中國科學院福建物構所王要兵課題組以全氟金屬酞菁(MPcF16)和有機生物分子化合物鞣花酸(EA)為模板,構建了功能性共價有機骨架EPM-COF (M=Co、Ni和Cu)。實驗結果表明,制備的EPCo-COF具有Co金屬活性中心,在光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中表現出優異的CO生成速率(14.1 mmol g-1 h-1)和選擇性(85.1%)。此外,堿處理后(EPCo-COF-AT),COF暴露出羧酸陰離子(COO?)和羥基(OH),從而增強了EA的給電子能力。改性后催化劑的CO的產率高達17.7 mmol g-1 h-1,選擇性達到97.8%,周轉頻率(TOF)為54.89 h?1。此外,EPCo-COF-AT還表現出顯著的光催化穩定性,在至少5個循環中CO產率和選擇性僅發生輕微波動,穩定性測試后材料的形貌和結構幾乎保持不變。結合系統的表征和理論計算,揭示了EPCo-COF-AT和EPCo-COF中潛在的光催化過程:最初,EPCo-COF-AT催化劑在光激發下,電子從EA快速轉移到Co金屬活性中心,增強了吸附的CO2的活化;隨后,由H2O分子提供的質子促進了*COOH中間體的形成。伴隨著涉及一個H+和一個e?的中間體反應步驟,導致生成*CO中間體。最后,*CO從Co金屬活性中心解離出來,得到最終的CO產物。得益于COO?和OH的暴露,反應能壘顯著降低,從而促進了質子偶合電子轉移反應過程,提高了EPCo-COF-AT中Co活性位點的光催化性能。綜上,該項工作證實了COF基光催化系統的優越性,為設計高效、穩定和經濟可行的光催化系統提供了參考。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in ellagic acid–bas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4. DOI: 10.1021/jacs.4c0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