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簡介手性超導體(chiral superconductors)是一類獨特的非常規超導體,其中復雜的超導序參量在動量空間中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代表了具有固有時間反轉對稱性破壞(TRSB)的拓撲非平凡系統,并直接影響拓撲量子計算。本征性超導體極為罕見,只有一些存在爭議的例子,包括UTe2、UPt3和Sr2RuO4。非中心對稱超導體中可能存在手性超導,盡管這種非中心對稱在傳統固態超導體中并不常見。此外,既沒有鏡像對稱又沒有反轉對稱的手性分子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因此將手性分子摻入常規超導體晶格中可以引入非中心對稱性,從而有助于實現手性超導。基于此,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段鑲鋒教授和黃昱教授、Kang L. Wang(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將手性分子嵌入層狀2H-TaS2中的非常規超導性。本研究揭示了非常規超導的幾個關鍵特征,包括:(1)一個異常大的面內上臨界場Bc2, ||,遠遠超過泡利順磁極限;(2)Little-Parks測量中π相移的穩定性表明了非常規的配對對稱性;(3)無場超導二極管效應(SDE),表示處于超導狀態的TRSB。這些非常規超導性的實驗特征表明,晶體原子層和自組裝手性分子層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導致奇異的拓撲材料。研究結果表明,混合超晶格可以通過將大量具有豐富物理性質的層狀晶體與具有可設計結構基序和官能團的幾乎無限變化的分子相結合,為人工量子材料奠定一條通用的道路。相關工作以《Unconventional superconductivity in chiral molecule-TaS2 hybrid superlattices》為題在《Nature》上發表。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段鑲鋒教授,2024年發表的第2篇Nature!另一篇于2024年1月31日以題為《Establishing reaction networks in the 16-electron sulfur reduction reaction》發表在《Nature》上。同時,這也是段鑲鋒教授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的第15篇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