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極低溫度下離子傳輸動力學緩慢,鋰金屬電池(LMB)的容量嚴重惡化,限制了其實際運行。選擇低去溶劑化能的溶劑、促進固體電解質界面(SEI)中Li+的界面傳輸被認為是提高電化學性能的有效方法。
2024年7月17日,浙江大學涂江平教授、王秀麗教授、鐘宇在國際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發表題為《Toward Ultralow Temperatur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dvancing the Feasibility of 1,3-Dioxolane Based Localized High-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s via Lithium Nitrate》的研究論文。
本文采用弱溶劑化能力的1,3-二氧戊環(DOL)來設計以LiNO3為多功能添加劑的基于DOL的局部高濃度電解液(DLHCE)。
NO3? 和 DOL 分子之間的強配位不僅在雙氟磺酰亞胺鋰(LiFSI)下抑制 DOL 的聚合,而且還降低了溶劑-稀釋劑的混溶性并擴大了鹽-溶劑的溶解度。
結果,獲得了陰離子主導的溶劑化結構,衍生出由LiF和Li3N組成的富含無機物的SEI,引導Li在低溫下均勻沉積。
組裝的對稱電池獲得>2000小時的循環能力。Li||LFP和Li||NCM811電池在-40℃下,相較于室溫容量保持率,分別為53.6%和66.54%。
這項工作展示了溶劑化結構的優化策略,并揭示了添加劑對 LHCE 系統中高濃度鹽沉淀-溶液平衡的作用,為基于 DOL 的 LHCE 系統的設計提供了新的見解。
文獻信息:Toward Ultralow Temperatur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dvancing the Feasibility of 1,3-Dioxolane Based Localized High-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s via Lithium Nitrate, 2024,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10.1002/aenm.202401961.
原創文章,作者:計算搬磚工程師,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7/18/89358398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