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概述在聚偏二氟乙烯(PVDF)基固態聚合物電解質(SPE)中,低鹽解離和不穩定的[Li(N,N-二甲基甲酰胺(DMF))x]+溶劑結構顯著限制了高通量離子傳輸和界面穩定性。基于此,2024年11月12日,香港城市大學支春義教授/呂海明研究助理教授在國際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發表題為《Salt Dissociation and Localized High-concentration Solvation by Interface of Fluorinated Gel and Polymer Solid Electrolyte》的研究論文。在這里,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混合電解質(HFGP-SE),由氟化凝膠固態電解質(FG-SE)和聚(偏二氟乙烯-co-六氟丙烯)(PVHF)基固態聚合物電解質(PVHF-SPE)組成。研究發現,在HFGP-SE中,FG-SE和PVHF-SPE之間的界面有效促進了鋰鹽解離,形成了局部高濃度(LHC)溶劑化結構。所制備的HFGP-SE具有較高的離子電導率(0.84 mS cm-1)和顯著提高的鋰遷移數(tLi+ = 0.87)。同時,FG-SE和PVHF-SPE界面形成的受控LHC溶劑化結構支持形成由陰離子衍生的富無機固體電解質界面(SEIs),從而在0.5 mA cm-2的電流密度下實現了超過1200小時的穩定鋰沉積和超穩定沉積/剝離性能。此外,HFGP-SE 還支持4.5 V級Li||NCM811全電池在實際條件下的穩定循環,50 μm厚的鋰金屬負極和質量負載為12 mg cm-2的正極,實現了>2 mAh cm-2的面積容量。該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策略,利用混合固態電解質中存在的界面,顯著增強鋰金屬電池固態電解質的鋰鹽解離、快速離子傳輸和界面穩定性。 圖文解讀圖1:鋰金屬沉積/剝離性能評價及鋰沉積形態和SEI層的表征。圖2:HFGP-SE基固態鋰金屬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圖3:HFGP-SE的氧化穩定性及NCM811正極的界面化學性質。 文獻信息Salt Dissociation and Localized High-concentration Solvation by Interface of Fluorinated Gel and Polymer Solid Electrolyte,?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