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卡脖子”技術!他,東南大學副院長,聯手「國家杰青」,新發Science子刊! 2024年12月3日 上午9:28 ? 頂刊 ? 閱讀 29 研究背景 有機-無機雜化分子鐵電材料是一類新興的材料,因其在能量采集、自供電機械傳感、信息安全等領域的廣泛應用而備受關注。這些材料將有機陽離子的優點與無機陰離子框架的優勢特性結合,在分子層面實現多功能性。與傳統的壓電陶瓷材料(如鈦酸鉛(PZT)和鈦酸鋇(BTO))相比,有機-無機雜化分子鐵電材料具有室溫低成本合成、結構可調和生物相容性等獨特優勢。然而,這些材料在實際應用中也面臨著固有的脆性和較差的延展性等問題,這嚴重制約了其在柔性電子器件中的應用。 成果簡介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東南大學吳俊教授以及游雨蒙教授等人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題為“Flexible mechano-optical dual-responsive perovskite molecular ferroelectric composites for advanced anticounterfeiting and encryption”的最新論文。該團隊設計并制備了一種柔性機械-光學雙響應的分子鐵電復合材料,將三甲基氯甲基銨(TMCM)–MnCl3摻入苯乙烯-乙烯-苯乙烯(SEBS)基體中,成功實現了在保持優異壓電性和光致發光特性的同時,顯著提高了材料的可拉伸機械性能。該復合材料的拉伸應變超過1300%,厚度僅為30μm,展示了極佳的柔性和耐用性。 該研究利用復合材料的光學和力學響應特點,設計了視覺-觸覺融合的防偽和加密應用。基于圖案識別和壓電響應,開發了防偽和防篡改標簽,用于判斷貴重物品是否為真品或是否被篡改。此外,研究人員還設計了三層加密的高安全性密碼鍵盤,相比傳統密碼設備,該鍵盤提供了524,288倍更多的密碼組合,并具有更強的防破解能力。通過這些創新,研究者成功地提高了多功能材料的性能,并為未來智能人機交互、信息安全和先進機器人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 研究亮點 (1)實驗首次將三甲基氯甲基銨(TMCM)–MnCl3摻入苯乙烯-乙烯-苯乙烯(SEBS)基體,成功合成了柔性機械-光學雙響應分子鐵電復合材料(SEBS/TMCM-MnCl3)。該復合材料展示了優異的可拉伸機械性能(拉伸應變>1300%),并具有30μm的薄膜厚度,同時具備壓電性和光致發光特性。 (2)實驗通過將TMCM-MnCl3納米材料與SEBS基體結合,形成了具有視覺和觸覺雙重響應能力的復合材料,顯著提升了其在防偽和加密中的應用潛力。基于該復合材料的壓電響應和圖案識別,成功開發了防偽和防篡改標簽,能夠判斷貴重物品是否為真品或是否被篡改。 (3)實驗還設計了具有三層加密的高安全性密碼鍵盤,與傳統僅依賴數字加密的設備相比,密碼組合數量增加了524,288倍,并顯著提高了防破解的安全性。這項研究為多功能光電材料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推動了視覺-觸覺融合智能應用在信息安全、人體界面及先進機器人領域的發展。 圖文解讀 圖1. 用于防偽和加密的 STMn 鐵電復合材料的系統和概念。 圖2. STMn 薄膜的制作和表征。 圖3. 光致發光和壓電特性。 圖 4. ACaT 標簽。 圖 5. 具有三重加密功能的高安全性密碼鍵盤。 結論展望 本文通過將TMCM-MnCl3摻入SEBS基體,能夠實現柔性機械-光學雙響應特性,這不僅拓寬了分子鐵電材料的應用范圍,還為觸覺與視覺的融合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別是在防偽和加密領域,結合壓電響應和圖案識別的智能標簽及高安全性密碼鍵盤的設計,展示了材料在信息安全和數據保護方面的巨大潛力。 此外,研究還指出,盡管當前STMn薄膜的壓電性能(d33)相對較低,但通過優化復合材料的設計、制備工藝和電極-復合材料界面,可以顯著提升其性能。這一發現為未來復合材料的性能優化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綜合來看,本研究為多功能材料的開發及其在智能界面、信息安全和先進機器人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和技術路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文獻信息 Flexible mechano-optical dual-responsive perovskite molecular ferroelectric composites for advanced anticounterfeiting and encryption. 原創文章,作者:zhan1,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12/03/265ea81826/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北大「國家杰青」郭少軍,聯手哈工大,最新AM! 2024年10月25日 東北大學EnSM: 水系鋅離子電池高性能正負極用碳納米材料的研究進展 2023年11月6日 余學斌&夏廣林Science子刊:打破常規,論LiH在鋰金屬電池中的積極作用 2023年10月15日 哈工大黃永憲EnSM: 固態鋰電池均質石榴石型電解質中的快速鋰離子傳輸路徑 2023年10月24日 鞏金龍團隊Nature子刊:太陽能海水分解新突破! 2024年4月9日 他,師承院士,福建物構所「國家杰青」,最新Nature子刊! 2024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