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金屬陽離子(AM+)具有高溶解度和離子電導率,使其成為水性電解質中的最佳成分。盡管傳統觀點認為AM+是化學惰性的,但電催化對AM+的強烈依賴性引發了關于其意外催化作用的爭論,仍然缺乏確鑿的證據。2024年12月20日,韓國浦項科技大學Chang Hyuck Choi副教授、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Hyungjun Kim教授、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Hyung-Suk Oh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atalysis發表題為《Alkali metal cations act as homogeneous cocatalysts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in aqueous electrolytes》的研究論文,Sang Gu Ji、Minho M. Kim、Man Ho Han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Chang Hyuck Choi副教授、Hyungjun Kim教授、Hyung-Suk Oh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Chang Hyuck Choi,浦項科技大學副教授。2007年、2012年在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并留校從事博士后研究;2014-2016年在馬克斯·普朗克鐵研究所繼續接受博士后訓練;2016年加入GIST;2022年加入浦項科技大學。Chang Hyuck Choi副教授課題組的研究領域是1.對電催化的基本理解;2.新型電催化材料的發展;3.燃料電池和電解槽;4.有用產物的電化學合成;5.新分析技術的開發。Hyungjun Kim,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教授。2004年獲得KAIST學士學位,2009年獲得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2009年以高級研究員加入KAIST,2023年晉升為教授。Hyungjun Kim教授的研究興趣為理論與計算化學、多尺度材料模擬、計算電化學、能源材料和多相催化劑設計。Hyung-Suk Oh,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首席研究科學家。2006年、2008年、2012年在延世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2012-2017年在柏林工業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導師:Peter Strasser 教授,2017年加入KIST,2021年晉升為首席研究科學家。在這里,作者證明AM+可以與反應中間體偶聯,并確定在水性條件下作為均相助催化劑的動力學,用于碳催化劑上的堿性氧還原反應。原位X射線吸收光譜揭示了帶電電極上Na+的電子結構從水合狀態發生的變化。原位拉曼光譜進一步確定,這種變化是由于水不穩定的NaO2的形成而導致,NaO2是OOH?生產中的關鍵中間體。結合理論計算,這一發現闡明了AM+在水環境中違反直覺的助催化作用,強調了改進界面設計原理以實現更好的電催化的迫切性。圖1:不同電解液中KB的氧還原反應(ORR)極化曲線圖2:動力學同位素效應(KIE)研究和提出的ORR機制圖3:基于Marcus理論的陽離子耦合電子轉移(ET)到O2的模型圖4:原位NEXAFS和拉曼光譜學研究綜上,這篇論文研究了堿金屬陽離子(AM+)在水溶液電解質中作為均相共催化劑在堿性氧還原反應(ORR)中的作用,發現AM+能夠與反應中間體耦合并決定反應動力學。結果表明,AM+并非化學上惰性,而是通過與反應中間體形成復合物積極參與調節反應動力學,這一發現對于設計更高效的電催化劑界面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不僅挑戰了傳統上認為AM+在水溶液中化學惰性的觀點,而且為電催化界面設計的改進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別是在開發高性能的氧還原反應催化劑和金屬-空氣電池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Ji, S.G., Kim, M.M., Han, M.H.?et al.?Alkali metal cations act as homogeneous cocatalysts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in aqueous electrolytes.?Nat. Catal.,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