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師從院士,211「洪堡學者」,聯手北大「國家杰青」,新發JACS! 2024年12月27日 上午9:30 ? 頂刊 ? 閱讀 31 研究背景 目前,塑料垃圾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全球性問題。塑料垃圾“升級回收”可以實現塑料的可持續性,為管理特定類型的塑料提供了多種選擇。然而,塑料垃圾的復雜成分對其大規模處理提出了重大挑戰。混合塑料垃圾的成分分析對于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和指導下游工藝的合理設計至關重要。納米催化劑為基礎的分析試劑盒可作為一種高效的檢測手段;然而,由于塑料垃圾高度惰性的化學性質,目前還缺少高效的塑料納米催化劑。 成果簡介 鑒于此,華中師范大學朱成周和北京大學郭少軍(共同通訊作者)等人揭示了Fe?Se雙位點催化劑(FeSe/NC)中的羥基溢出效應,并設計了混合塑料的原型比色測定試劑盒。實驗和理論結果表明,Fe位點是H2O2活化的主要活性位點,產生吸附的羥基(*OH)中間體,這些中間體隨后解吸成為羥基自由基(?OH),并轉移到Se位點上。?OH轉移到不同種類的塑料中表現出不同的活性,信號輸出可被用作識別塑料的指紋。本方法能夠以超低成本(0.0012美元)快速(~10分鐘)測定原料粉狀混合塑料垃圾種類。相關成果以“Hydroxyl Spillover in Fe?Se Dual-Site Catalysts for Mixed Plastics Assay”為題發表在JACS上。 朱成周,華中師范大學化學學院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德國洪堡學者。2013年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導師:董紹俊院士);2013-2014年在德累斯頓工業大學任德國洪堡學者(合作導師:Prof. Alexander Eychmüller);2014-2018年在華盛頓州立大學任研究助理教授(合作導師: Prof. Yuehe Lin);2018年加入華中師范大學。 朱成周教授的研究領域為1.原子尺度材料仿生設計合成;2.納米酶催化與生物分析;3. 單原子催化與傳感;4.光電催化與傳感;5.能源電催化。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原子尺度材料催化與生物傳感,至今在Chem. Rev.、Chem. Soc. Rev.、Chem,、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和Anal. Chem.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以及專著發表學術論文。 郭少軍,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長聘教授、博雅特聘教授,國家杰青,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2005年本科畢業于吉林大學,2011年在中科院應化所取得博士學位,導師:汪爾康院士。2011-2013年在美國布朗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13-2015年在美國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作奧本海默杰出學者,2015年加入北京大學。 郭少軍教授的研究興趣為電催化、氫能、二次電池、光催化、電分析化學、材料催化醫學、生物傳感器。他長期從事電能源化學、材料與關鍵技術研究。提出了材料應變調控催化理念,揭示了材料應變、電荷與催化的構效關聯,創制了高效氫能催化劑體系,以通訊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Nat. Synth.、Nat. Mater.、Nat. Rev. Chem.、Nat. Rev. Mater.、CNS系列、PNAS/JACS/AM/Angew等高影響力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14-2023連續10年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化學、材料)。 圖文介紹 圖1 FeSe/NC的表征。 團隊以FeCl2、Se粉、雙氰胺和葡萄糖為前驅體,在氮氣中退火制備了FeSe/NC。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圖像顯示,FeSe/NC納米片具有高度彎曲的絲狀形貌(圖1a)。選定區域的高角度環形暗場掃描透射電鏡(HAADF-STEM)和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圖像顯示,Fe、Se、N和C元素均勻分散,沒有發生元素聚集現象(圖1b)。經球差校正的HAADF-STEM圖像進一步顯示了FeSe/NC中的原子分布,其中大量的圓形相鄰亮點代表雙位點的形成(圖1c)。Fe K邊X射線吸收近邊結構(XANES)光譜顯示,FeSe/NC的吸附邊位于FeO和Fe2O3之間,表明Fe的價態為+2~+3之間(圖1d)。 Se K邊XANES光譜顯示,FeSe/NC中的Se價態在0~+4之間(圖1e)。FeSe/NC在Fe K邊和Se K邊的擴展X射線精細結構(EXAFS)光譜及其擬合曲線顯示,在1.4 ?附近存在代表M-N/C鍵的峰,其中Fe和Se的配位數分別為3.6和2.0(圖1f)。基于上述分析,團隊通過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構建了FeSe/NC中的Se?C2耦合Fe?N4模型(圖1g),其Fe?Se距離為0.366 nm,與上述HAADF-STEM觀測結果吻合較好。 圖2 FeSe/NC類過氧化物酶活性。 FeSe/NC具有較好的催化H2O2還原活性,并伴有3,3′,5,5′-四甲基聯苯胺(TMB)的氧化,可輸出吸光度在652nm處的顏色信號。基于米歇利斯?門滕方程的H2O2動力學實驗進一步表明,Fe/NC的米歇利斯常數(Km)(9.81 mM)和Se/NC的(12.37 mM)遠低于NC的(19.79 mM),表明Fe?N4和Se?C2位點具有更高的H2O2親和力(圖2a)。FeSe/NC的Km(9.57 mM)與Fe/NC的Km(9.57 mM)接近,表明Fe?N4位點在H2O2的活化中起著主導作用。 作者采用電子順磁共振(EPR)實驗,利用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DMPO)探測中間體。在Fe/NC和FeSe/NC中均觀察到DMPO捕獲的?OH特征信號,表明Fe?N4位點可激活H2O2的均解產生?OH中間體(圖2b)。由于?OH的高氧化性,?OH被廣泛認為是氧化TMB的關鍵中間體。另一方面,作者推測Se?C2位點可能消耗而不是產生?OH,為了驗證這一假設,將Se/NC引入Fenton體系中(Fe2++H2O2),EPR信號強度顯著降低,表明?OH含量降低(圖2c)。類似地,NC載體也顯示出?OH消耗能力。因此,作者提出在催化FeSe/NC過程中會發生羥基溢出過程,其中在Fe?N4位點產生的?OH可以被Se?C2位點和/或NC載體捕獲(圖2d)。 作者采用原位衰減全反射傅立葉變換紅外(ATR-FTIR)光譜進一步研究了羥基溢出效應引起的表面變化。1623 cm?1處的信號表明在H2O2活化過程中形成了吸附的羥基(*OH)中間體(圖2e)。FeSe/NC中的*OH高強度信號峰表明產生了更多的*OH中間體,表明其具有優越的催化性能。~1540 cm?1處觀察到*OH/N增加表明NC載體也參與了羥基溢出過程。 圖3 DFT計算。 團隊基于第一性原理進行了DFT計算,以探究羥基溢出效應的理論基礎。根據上述分析,FeSe/NC類過氧化物酶活性的催化途徑如圖3a所示。首先,H2O2吸附在Fe?N4位點上,均解生成*2OH/Fe。*2OH/Fe可以氧化一個分子底物生成*OH/Fe(路徑I),這是一個熱力學有利的放熱過程(-1.95 eV)。而羥基溢出過程(路徑II)為一個被吸附的羥基遷移到Se?C2位點生成*OH/Se,而其他羥基以*OH/Fe的形式保留。過渡態計算結果顯示,轉移的OH會遠離催化劑,其中Fe?O(3.31 ?)和Se?O(3.08 ?)的距離都在成鍵范圍之外,因此,羥基溢出是以?OH的形式進行,這與實驗觀察結果一致。最后,*OH/Fe和*OH/Se中間體從底物中獲得一個電子生成H2O。 圖4 使用基于羥基溢出效應的測定試劑盒(HSAK)進行混合塑料測定。 作者利用羥基溢出效應調控自由基催化,進一步探討了構建塑料分析平臺的可行性。為此,作者選擇了六種常見的塑料(圖4a),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氯乙烯(PVC)、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這些塑料都是粉末狀的,且顏色都是白色的,幾乎不可能通過目測來區分。而這些塑料與?OH表現出不同的反應性,這些具有?OH捕獲能力的塑料可以進一步提高FeSe/NC類過氧化物酶活性(圖4b)。而在IPOH溶劑中,活性增強消失,表明塑料可以參與羥基溢出,而不影響FeSe/NC中的*OH中間體。通過層次聚類分析(HCA)分析活性變化,可以成功地進行塑料鑒別(圖4c)。對于真實的塑料制品,各種還原性添加劑作為穩定劑被引入,這給準確的測定帶來了重大挑戰,因為它們會干擾氧化還原催化。雖然其中許多可能導致不準確的結果,但IPOH系統中的類似變化可以實現背景校正(圖4d)。 作者展示了用于混合塑料廢物的基于羥基溢出的檢測試劑盒(HSAK)(圖4e)。該原型試劑盒由兩種具有不同羥基溢出效應的納米催化劑(FeSe/NC和Fe/NC)、測定緩沖液、比色底物(TMB/EtOH和TMB/IPOH)和H2O2溶液組成。混合后的塑料碎片進一步研磨成粒徑范圍為10~100 μm的粉末。隨后,使用IPOH系統檢測干擾,其中來自FeSe/NC和Fe/NC的信號變化分別表示為I1和I2。通過從EtOH系統的結果中扣除它們進行校正,得到由塑料(P1和P2)引起的變化,并將其插入LDA標準塑料的數據集。最后,LDA的結果可以給出混合塑料的組成,為塑料回收/升級利用提供技術指導。 文獻信息 Hydroxyl Spillover in Fe?Se Dual-Site Catalysts for Mixed Plastics Assay (JACS, 2024. DOI: 10.1021/jacs.4c16655) 原創文章,作者:zhan1,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12/27/8adc35fbed/ 贊 (0) 0 生成海報 微信扫码分享 相關推薦 支春義/金旭,最新Nature子刊! 2023年10月4日 211院長聯手北航「國家青年人才」,最新Angew! 2024年11月2日 第一完成單位!這所雙非高校,新發Science子刊! 2024年12月13日 清華大學楊穎,聯手浙大陸俊,最新Nature Energy! 2024年6月6日 年年上千篇,篇篇發頂刊,這種金屬基催化劑依舊如此火爆! 2023年10月16日 西交NML: 可見光下性能亦強!Zn配位三維海綿狀PCN高效光催化全水分解 2022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