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計算!長安大學第一通訊單位發Nature子刊! 2024年12月30日 上午9:51 ? 頂刊 ? 閱讀 22 赤鐵礦(α-Fe2O3,后文簡稱Fe2O3)是光電化學(PEC)水分解電解池中常用的OER反應催化劑。然而,Fe2O3作為光陽極材料仍然面臨許多挑戰,如可見光吸收范圍窄、光生電荷復合速率高,以及具有大的OER過電位。 為了進一步提高PEC水分解Fe2O3的性能,研究Fe2O3-水界面的性質和提出水氧化的反應機理具有重要意義。反應中間體是研究反應機理的關鍵,但在反應條件下,由于界面復雜性較高,其很難識別。 理論模擬可以在原子水平上提供反應機理的細節,并且一些中間體在水(光)氧化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例如,*OH、Fe=O和O-O物種涉及晶格Os。然而,這些模擬在探索Fe2O3-水界面的結構或采用經典的四步PCET機制來研究水(光)氧化過程中限制了對各種中間體的觀察。 近日,長安大學李宇亮、周朝暉和上海交通大學楊曉偉等利用AIMD模擬來確定反應中間體,并提出了OER在非溶劑化和溶劑化Fe2O3(0001)表面上的詳細反應機理。非溶劑化表面上的機理包括十個反應步驟,即四個電化學步驟和六個非電化學步驟,其最高熱力學能壘為2.10 eV。 在這個機理中,如果在反應過程中不能及時得到水溶劑,傾斜的Fe基和被吸附的第二個水分子被認為是OER的關鍵中間體。從傾斜的Fe基團形成類過氧化物(被吸附的和表面晶格氧之間的O-Os鍵)需要0.83 eV的動力學活化能,這使得在PEC水氧化條件下觀察到Fe基團聚集的實驗結果合理化。此外,通過吸附的第二個水分子重組形成*OOH物種,需要較高的動力學活化能(1.04 eV)。 另一方面,水溶劑改變了溶劑化表面的OER機理,水溶劑不僅在開始時參與OER,而且還有助于形成一些亞穩定的物種,如被吸附的第一個水分子和*OOH物種。在這個機理中,雙羥基可以被認為是關鍵的中間體。通過重組雙羥基來形成*OOH物種需要較低的動力學活化能(0.63 eV)。因此,溶劑化表面上的機制可能比非溶劑化表面上的機制更容易進行。 然而,模擬表明,超氧類物種和吸附的O2分子都是疏水性的,這阻止了溶劑水分子接近表面,從而使在實際反應條件下非溶劑化表面的機理成為可能。因此,可以推測表面O2分子的解吸可能是控制Fe2O3表面OER動力學的關鍵因素。表面O2分子的及時去除不僅暴露了更多的表面反應位點,而且通過改善表面親水性改變了反應機理。 Identifying key intermediates fo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n hematite using ab-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 原創文章,作者:zhan1,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12/30/55ad3d2cb2/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陳衛華Nature子刊:多尺度界面工程實現5700次循環鈉電正極! 2023年10月3日 重磅!中科院上海有機所最新Science! 2023年10月11日 小熒光大作用!清華大學何向明/楊洋/危巖AM:利用熒光示蹤劑實現SEI跟蹤! 2023年10月4日 ?南師大JACS: 非對稱低頻脈沖策略立大功!實現超長CO2還原穩定性和可控產品選擇性 2023年10月12日 王開學/黃衛AFM:具有快速離子傳輸動力學的自適應/自愈合水凝膠SEI 2023年10月8日 ?喬治亞理工AFM:控制溶劑化和SEI的形成增強-40℃下鋰界面動力學 2023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