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調控光還原CO2的反應路徑以獲得所需產物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設計CO2吸附、活化和調節反應路徑的活性位點是解決這一挑戰的關鍵。
2024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學郭烈錦院士、劉亞副研究員在國際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題為《Decrypting the Controlled Product Selectivity over Tunable Ni─Co Bimetallic Alloy for Photoreduction CO2》的研究論文,Xiaofeng Kang、Zhizhong He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郭烈錦院士、劉亞副研究員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郭烈錦,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21),國家杰青(1997)。1963年出生,1983年和1989年本博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隨后在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任教,歷任助教、講師、教授。1992年進入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歷任分室副主任、副主任、主任。2003年擔任西安交通大學院長。
郭烈錦院士主要從事能源動力多相流及氫能科學技術的研究。針對化石能源潔凈高效、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的轉化利用的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建立了復雜多相流及能質傳輸和轉化、多相流測控和流動安全保障等的理論,創建了超臨界水蒸煤制氫、太陽能光催化多相連續流制氫等能源轉化利用的新理論新方法,成功應用于熱能動力、航天、海洋石油等多個領域,取得系統性創新性成果。
他已在NAT COMMUN、NAT ENERGY、CHEM REV、JACS、IJMF、IJHE等多個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900余篇,其中SCI收錄580余篇。

劉亞,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2018年取得西安交通大學博士學位。2015年-2016年以聯合培養身份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Joel Ager課題組進行合作研究。
劉亞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太陽能驅動的二氧化碳還原制碳氫燃料或高價值化學品、能源轉化過程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多物理場數值模擬分析、太陽能驅動的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截至2017年11月,他已發表高水平期刊發表SCI論文40余篇,公示及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項。
在這里,研究人員采用合金合成策略,通過不對稱耦合不同比例的Ni和CO負載在晶體氮化碳(CCN)上,開發了光還原CO2為HCOOH和CO的高選擇性位點,并通過高分辨率透射電鏡(HRTEM)成像、X射線衍射(XRD)圖譜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證實了這一點。
原位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表明,關鍵中間體*OCHO到HCOOH的路徑更傾向于在Ni位點形成,而*COOH到CO的路徑更傾向于在CO位點產生,兩個關鍵中間體的特征峰強度在NiCo雙金屬的協同效應下更強,這一點通過理論計算得到了進一步驗證。
因此,優化的NixCoy合金在無犧牲劑條件下,HCOOH的選擇性為98.5%(產率為194.5 μmol g-1 h-1), CO的選擇性為85.4%(產率為144.8 μmol g-1 h-1)。
圖1:NixCoy-CCN合金的制備和結構表征

圖2:NixCoy–CCN的電子結構和載流子分離/轉移動力學

圖3:NixCoy–CCN中Ni和Co的局部配位結構和電子環境

圖4:NixCoy-CCN的光催化CO2還原反應性能

圖5:所制備光催化劑的光還原CO2性能

圖6:NixCoy-CCN的CO2吸附和光催化機理
圖7:NixCoy-CCN光催化CO2還原過程的反應機理
綜上,作者研究了通過調控Ni-Co雙金屬合金的比例來實現對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CO2RR)產物選擇性的精確控制,成功開發了在無犧牲劑條件下,對HCOOH和CO具有高選擇性、高產率的光催化劑。
研究表明,通過合金化策略,可以顯著提高CO2光還原反應的活性和產物選擇性,這對于開發高效、低成本的CO2光還原系統具有重要意義,為太陽能驅動的CO2轉化提供了新的視角,并為實現可持續的碳資源循環和能源供應開辟了新途徑。
Decrypting the Controlled Product Selectivity over Tunable Ni-Co Bimetallic Alloy for Photoreduction CO2,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4.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19802.
原創文章,作者:zhan1,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12/31/6774235f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