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催化α-酮酸和氮氧化物(如NO3–、NO2–和NO)通過C-N偶聯合成α-氨基酸由于其反應條件溫和、反應參數可控和原子經濟性,已成為一種有前途的策略。但是,盡管電催化合成α-氨基酸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但α-氨基酸的選擇性和收率仍然不盡人意。電催化合成α-氨基酸過程涉及到兩個關鍵步驟:羥胺(NH2OH)的生成和肟的快速轉化。然而,電催化NO3–還原反應(NO3–RR)復雜的路徑限制了NH2OH的生產。同時,中間體肟在酸性電解質中進行水解,產生α-酮酸和NH2OH并降低氨基酸產率。因此,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就是開發有效的電催化劑來獲得高的NH2OH產率和快速的肟電還原。近日,湖南大學鄒雨芹課題組采用有氧缺陷的TiO2負載原子分散Fe電催化劑(adFe-TiOx/Ti),實現了α-氨基酸的高效電催化合成。實驗結果表明,在含乙醛酸(GA)和NaNO3的電解質中和-0.7 VRHE條件下,引入adFe位點和氧空位(OV)顯著提高了電催化偶聯活性,adFe-TiOx/Ti (214.8 mA cm-2)的電流密度是TiO2/Ti (42.6 mA cm-2)的5.0倍。同時,adFe-TiOx/Ti上GA轉化率為100%,甘氨酸生產速率和選擇性分別為236.1 μmol h-1和80.2%。此外,該催化劑經過連續10個循環反應后,甘氨酸產率僅下降4.6%,穩定性測量后催化劑的表面的化學成份和化學狀態基本沒變,顯示出優異的穩定性。電化學實驗和理論計算表明,原子分散的Fe (adFe)中心和氧空位(OV)增強了乙醛酸(GA)、乙醛肟(GO)和硝酸鹽(NO3–)的吸附;同時,adFe位點進一步促進了NO3–轉化為羥胺(NH2OH)過程中H2NO*→H2NOH*的步驟,以及GO還原為甘氨酸過程中NH-CH2-COOH*→NH2-CH2-COOH*的步驟。基于原位SR-FTIR光譜和DEMS分析,推斷出電催化甘氨酸合成途徑:首先在催化劑表面發生NO3–電化學還原生成NH2OH,然后電極表面吸附的GA與NH2OH迅速結合生成GO,再經電化學加氫生成甘氨酸。另外,研究人員利用adFe-TiOx/Ti成功地合成了另外六種α-氨基酸,展示了其在電合成α-氨基酸中的通用性。Highly efficient synthesis of α-amino acids via electrocatalytic C-N coupling reaction over an atomically dispersed iron loaded defective TiO2. Advanced Materials, 2024
鄒雨芹,湖南大學教授。圍繞有機分子電催化轉化研究,以第一/通訊作者(含共同)發表SCI論文多篇,包括Nature Catal.、JACS、Angew.、AM、Chem和Nature Commun.等ESI高被引論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湖南省重點研發“揭榜掛帥”課題等項目。獲評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湖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4)、湖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3/6)、湖南省化學化工學會青年化學化工獎等。兼任《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Chinese Chemical Letters》、《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Smart Molecules》青年編委等學術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