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鈣鈦礦今年首篇Nature Photonics! 2025年1月15日 下午2:59 ? 頂刊 ? 閱讀 35 研究背景 鈣鈦礦材料因其優異的光電性能,尤其是在光伏、光催化和發光器件等領域的廣泛應用而備受關注。富含福爾馬銨(FA)的三碘化鈣鈦礦,作為一種新型光吸收材料,在單結光伏和先進的串聯光伏電池中展現出巨大的潛力。與傳統的硅基太陽能電池相比,FA富三碘化鈣鈦礦具備更寬的帶隙調節范圍、更高的光吸收能力和優異的熱穩定性,因此在高效太陽能電池的開發中具有明顯優勢。然而,這些材料在制備過程中,特別是在結晶過程中,常常面臨相變不完全和六角相雜質的存在,導致光伏器件效率和長期穩定性受到嚴重影響。這種相變過程中的雜質不僅是光激發電荷載流子的陷阱,還會加速光化學降解,進而影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性能。如何穩定鈣鈦礦的立方α相,并抑制六角相的形成,成為了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 成果簡介 鑒于此,香港大學電氣電子工程學院Wallace C.H. Choy教授、浙江大學王勇研究員、南方科技大學徐保民教授等團隊攜手在Nature Photonics期刊上發表了題為“Eutectic molecule ligand stabilizes photoactive black phase perovskite”的最新論文。該團隊設計并制備了一種氫鍵共晶分子(EM),通過該分子與[PbI6]4?八面體的配位作用,顯著促進了角連接八面體的形成,并成功穩定了鈣鈦礦的α相。與傳統的添加劑不同,EM分子通過氫鍵作用與立方相的角連接八面體形成更強的相互作用,降低了立方α相的形成能,從而有效避免了六角相的生成。研究表明,這一新型的EM分子能夠完全驅動FA富三碘化鈣鈦礦的相變,得到純凈的立方結構鈣鈦礦膜,且無納米級相雜質存在,極大地降低了缺陷密度。 利用這種優化后的鈣鈦礦膜制備的太陽能電池,獲得了顯著提高的性能,功率轉換效率(PCE)達到25.7%(經認證為25.7%),并表現出超過2000小時的優異操作穩定性(T95)。這一研究成果不僅為FA富三碘化鈣鈦礦的相穩定性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而且為鈣鈦礦材料在光伏領域的進一步應用奠定了基礎。通過這種方法,團隊成功地提升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與長期穩定性,為未來光電器件的高效穩定發展開辟了新的技術路徑。 研究亮點 1. 實驗首次利用氫鍵共晶分子(EM)作為[PbI6]4?八面體配體,成功促進了富福爾馬銨三碘化鈣鈦礦的相變過程,并顯著提高了鈣鈦礦膜的相純度。 2. 實驗通過EM與角連接八面體的強相互作用,降低了立方α相的形成能,促使鈣鈦礦從六角相完全轉變為立方相,避免了六角相雜質的形成,得到了純凈的立方結構鈣鈦礦。 3. 實驗結果顯示,EM的加入使鈣鈦礦膜中缺陷密度顯著降低,電學性能和結構穩定性得到提升,為高效和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制備奠定了基礎。 4. 通過EM制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實現了25.7%的認證功率轉換效率(PCE)和約2000小時的T95操作穩定性,展示了其在光伏應用中的巨大潛力。 圖文解讀 圖1 (a)EM合成示意圖;(b)PL強度隨時間變化圖;(c)GIWAXS結果對比圖;(d)EM與不同[PbI6]4-八面體的結合能差異圖。 圖2 (a)(b)薄膜GIWAXS結果對比圖;(c)薄膜的PL強度分布;(d)薄膜的TRPL表征。 圖3 (a)(b)器件的J-V和EQE;(c)器件性能的統計分布;(d)大面積器件的J-V;(e)器件的非輻射復合造成的開壓損失對比。 圖4 (a)(b)薄膜的相穩定性;(c)(d)器件的儲存和運行穩定性。 結論展望 本文通過引入氫鍵共晶分子(EM)作為添加劑,成功促進了富福爾馬銨三陽離子鈣鈦礦的相變過程,尤其是從六角相到立方相的轉變。 該研究揭示了EM在相變中的微觀機制,特別是通過增強角連接[PbI6]4?八面體的形成能,消除六角相雜質,從而提高了鈣鈦礦膜的質量和穩定性。這一發現不僅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高效制備提供了新的思路,還為未來開發其他高效光電材料提供了理論依據。 此外,EM的共晶特性和可調組成性質為未來探索更廣泛的共晶系統添加劑提供了潛力,推動了功能性材料設計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如何巧妙地利用共晶添加劑調控材料的相變和性能,將成為材料科學和光電技術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文獻信息 Gao, ZW., Wang, D., Fang, J. et al. Eutectic molecule ligand stabilizes photoactive black phase perovskite. Nat. Photon. (2025). 原創文章,作者:zhan1,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5/01/15/a5643f91d6/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繼Nature Nanotechnology后,僅隔10天!廈大黃小青團隊再發EES! 2024年7月9日 大爆發!國內學者一周7篇Nature! 2022年9月29日 JACS:鋰金屬電池中鋰沉積覆蓋率與微觀結構的關系 2023年10月10日 JACS:微粒甲烷單氧酶低溫電鏡結構中的銅中心揭示了甲烷氧化的催化機制 2023年10月15日 婁陽/曹宵鳴Adv. Sci.:Ag-Cu銅雙單原子起大作用,協同催化甲烷直接氧化制甲醇 2023年10月2日 【催化】AEM:簡單一步法合成原子層薄三元氫氧化物—高效可逆全電解水 2023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