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華本碩,博畢9年獲賓大終身教職,獨立通訊新發Nature Materials! 2025年1月17日 上午9:44 ? 頂刊 ? 閱讀 39 全固態鋰硫(Li-S)電池(ASSBs)為下一代安全、耐用和高能量密度的電池技術帶來了巨大的前景。然而,固態硫轉化反應動力學緩慢,并且主要受限于硫、碳和固態電解質的界面三相接觸的影響,這使得實現硫的高利用率具有挑戰性。 2025年1月6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王東海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Materials發表題為《Overcoming the conversion reaction limitation at three-phase interfaces using mixed conductors towards energy-dense solid-state Li–S batteries》的研究論文,Daiwei Wang為論文第一作者,王東海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王東海,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1997年和2000年在清華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2006年在杜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6-2009年先后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擔任博士后研究員和科學家。2009年加入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2014年獲得終身副教授。 王東海教授課題組主要研究納米結構材料的廣泛電化學、機械和催化性能。他已在Nature Sustain.、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Adv Mater、Adv Funct Mater、Nano Letters、Chem Mater等知名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在這里,作者在硫正極中開發并實現了混合離子-電子導體(MIECs),以取代傳統的固態電解質,并在傳統的三相界面之外在硫-MIEC界面處引發轉化反應。 顯微鏡和斷層掃描分析揭示了硫-MIEC邊界處嵌入硫的混合導電域的出現,有助于促進活性硫徹底轉化為Li2S。 因此,Li-S ASSBs的活性硫比率(高達87.3%)和轉化率(>94%)顯著提高,且具有高放電容量(>1,450 mAh?g–1)和長循環壽命(>1,000次循環)。 該策略還適用于提高其他轉化正極的活性材料利用率。 圖1:使用混合離子電子導體(MIEC)的硫正極示意圖 圖2:低硫利用率的本質原因 圖3:材料表征 圖4:60°C條件下全固態Li-S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圖5:S-C-MIEC20正極的表征 綜上,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混合離子-電子導體(MIECs),用于替代傳統的固態電解質,以克服全固態鋰硫(Li-S)電池中硫轉換反應在三相界面的限制,提高硫的利用率和電池性能。這不僅為固態電池中電極界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還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策略來克服轉換型正極在ASSBs中的界面轉換反應限制,為開發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長壽命的ASSBs鋪平了道路。 未來這項研究有望應用于電動汽車、大規模儲能和便攜電子設備等領域。 Wang, D., Gwalani, B., Wierzbicki, D.et al.?Overcoming the conversion reaction limitation at three-phase interfaces using mixed conductors towards energy-dense solid-state Li–S batteries.?Nat. Mater. (2025).? 原創文章,作者:zhan1,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5/01/17/38d459fba6/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鞏金龍/趙志堅Angew: 機器學習+DFT探究銅鋅催化劑的CO2ER活性位點 2023年10月14日 化學所萬立駿院士/郭玉國/辛森團隊,最新Chem. Soc. Rev.綜述! 2024年7月6日 師慶東/許紫峻CEJ: 機器學習輔助多發射傳感器高精度檢測重金屬離子 2023年10月13日 電池日報:8篇頂刊!Nat. Mater.、EES、Nat. Commun.、AEM、Mater. Today、EnSM等成果 2023年10月8日 山大&中科大AEM: Ti3C2 MXene量子點簇中晶體缺陷引導的雙功能催化活性助力鋰氧電池 2023年11月6日 年薪高達48萬,長期招聘!深圳大學王振波教授團隊/澳門大學潘暉教授團隊招聘博后數名 2023年11月30日